《邓小平时代》是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倾注11年心血完成的著作,记录了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与他为中国开创的新时代。这本书与其说是邓小平的自传,不如说是对改革开放一代中国国家领导人的的群像刻画。借助这本书,我们得以一瞥改革开放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背后的政治推动力。
小时候,我对邓小平的了解停留在我的家人口中:”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战略让全中国人都能够吃上饱饭。“ 这是我对邓小平最初的印象。对于出生于新世纪,从没有经历过文革那样的动荡年代的我来说,改革开放似乎是理所当然的,是历史的必然。我对改革开放的历史有着粗枝大叶的理解:邓小平在三中全会后登台,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战略,中国从此走向了繁荣富强的道路。
事实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。在粉碎四人帮后,邓小平面对的是一个经历文革摧残后面目疮痍的中国。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,钳制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潜力。想解放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,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。在党内,他也并不是一家独大,大权在握。另外一位领导人陈云有多年经济工作的经验,在党内有不亚于他的威望。虽然他们两人都同样支持现代化,但是对于发展经济的策略,邓小平与陈云不总是有一致的看法。他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仍需要考虑政治的风向,也得尊重陈云的意见。邓小平就像一个船长,要想让中国这艘巨轮转向而不导致翻船,仅仅依靠个人的意志是不够的,还需要巧妙借助风浪的力量。
书中记载的三件事,让我对邓小平坚韧的性格与高超的政治智慧肃然起敬。
第一件事是1975年,邓小平被任命为党的副主席与第一副总理。邓小平在毛泽东手下经历了政治上的”三起三落“,而这是邓小平的第三”起“。毛泽东认可邓小平的能力,重用邓小平。不过,他同时想要邓小平肯定文革是”7分功绩,3分过错“,希望邓小平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。但邓小平回避对文革做出任何肯定的姿态,他说自己在文革时是”桃花源中人,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“ 这也导致了邓小平经历了第三落,被免去了一切正式职务,由华国锋取代他主持中央工作。如果邓小平肯定了文革, 那么他或许能保住他的职位。但是,日后他的积极表态就会成为绊脚石,阻碍他要开展改革开放、解放思想的工作。正因如此,邓宁可再次被罢免,也要坚持自己原则,绝不肯定文革。
第二件事是1978年,邓小平在上台后,并没有像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做的一样,全盘否定毛泽东的思想。尽管在毛时代他经历了三起三落,但他并没有因为他的个人经历而去否定毛泽东。相反,他拥护毛泽东,肯定了毛泽东对党做出的贡献,将毛泽东思想列入党章之中。他将毛泽东的”实事求是“的思想继承了下来,并利用它吹响了解放思想,改革开放的号角。正因为”实事求是“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,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“才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扬。”两个凡是“将毛泽东思想教条化,反而是反毛泽东思想的。邓小平在维护毛泽东思想的同时,维护了党的权威与执政合法性,同时借此实现让中国这艘大船转向的目的。
第三件事是1992年的南巡。中央的保守派官员占了上风。他们担心,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政策存在着”和平演变“的风险,让资本主义会最终取代社会主义。社会上”姓资还是姓社“的争论也广为流传。已经退休的邓小平,对北京保守的经济政策感到不满,决定给中国经济点上一把火。邓小平以”家庭度假“为由,与他的配偶与孩子一行坐上了南行的列车。邓小平的列车一行经过武汉,长沙,广州,最终抵达了珠海与深圳。在途径的每一站,邓小平都指示当地的官员,要”大胆迈开步子,加大步伐搞改革开放“。很快,地方的官员和当地的媒体就意识到,这不是一次普通的”家庭度假“。在深圳,邓小平的家庭度假已经吸引了五六十名摄影记者随行。香港的记者敏锐的嗅到了此次”家庭度假“的非同寻常之处,在报纸上报道了他南行的消息与加快开放的意见。《深圳特区报》则大胆发表了八篇详细报道邓小平南巡的系列文章。党内的风向瞬间得到了扭转。最终,保守派把持的新华社与《人民日报》也相继报道了邓小平南巡的新闻。时任总书记江泽民也决定全面倒向邓小平的观点,提出了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“ 的方针以搁置”姓资与姓社“的争议。南巡是邓小平政治生涯的终章,也是全书最精彩的一章。邓小平再一次运用自己高超的政治智慧,将中国这艘大船引领向扩大开放的航道之上。
如今,我们仍然生活于邓小平时代的余温之中。我们的父母一辈是邓小平时代的完整亲历者。他们大多出生于农村,小时候连饱饭都很难吃一顿。改革开放后,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通过高考考入大学,在毕业后来到大城市闯荡。邓小平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舞台,然后便退居幕后。而他们,作为时代的主人公,用自己的努力与智慧,在这个舞台上书写下自己的故事……